新闻中心

凤凰彩票3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942人的入選名單裡,四川共有48人入選。截至目前,四川共有153人入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自2007年我國開始公布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以來,四川本次入選的人數屬歷屆最多,其中多個項目填補了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空白。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傳承人不僅積極開展傳承活動,培養后繼人才,還借助新媒體創新傳播方式,積極探索生產性保護,讓古老非遺在新時代重煥生機與活力。
此次四川入選的48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涵蓋了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等多個類別。其中,川菜烹飪技藝、綠茶制作技藝(蒙山茶傳統制作技藝)凤凰彩票、龍舞(安仁板凳龍)、木版年畫(夾江年畫)、蠟染技藝(苗族蠟染技藝)、地毯織造技藝(閬中絲毯織造技藝)、藏棋等30個項目均是首次增加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2021年,川菜烹飪技藝成功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這個“舌尖上的非遺”,究竟誰有資格成為首批國家級傳承人?記者看到,名單中“川菜烹飪技藝”的兩位傳承人均來頭不小。盧朝華是錦江賓館原總廚,早在1999年就獲得了“首屆中國烹飪大師”稱號。另一位徐孝洪則是四川旅游學院烹飪專業教師,也是“銀芭”“南貝”等黑珍珠餐廳的創始人,近年帶領團隊不斷研發宮保雪花牛肉、妙齡乳鴿配漢源貢椒等新川菜,不斷打破川菜在公眾心中重油重辣的刻板印象。
文化和旅游廳非遺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入選的48位四川傳承人中,很多人都有“擇一事,終一生”的堅守。如本次入選名單中的盧興瓊凤凰彩票,幾十年來從一名老國企普通絲毯紡織女工,逐漸成長為四川省工藝美術大師,並創辦了四川銀河地毯有限公司,讓閬中絲毯發展成為備受人們喜愛的高端奢侈品凤凰彩票,多年來遠銷日本、土耳其、等國家和地區。還有蜀繡大師彭世平,自1980年進入蜀繡廠,至今已在蜀繡行當耕耘四十多年﹔滎經砂器制作大師曾慶紅更直言:“自己最自豪的就是一輩子干好了做砂器這一件事。”
如果說“禹的傳說”“畢阿史拉則傳說”等民間文學的傳承人坐得住冷板凳令人敬佩,那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積極利用當前新傳播手段傳播非遺,通過不斷探索傳統工藝的時尚表達,讓非遺融入現代生活,則讓非遺呈現出了更多生機與活力。
遵循古法卻不守舊,是很多傳承人當下的可貴品質。滎經砂器多年來一直是傳統單一的生活用具,但曾慶紅等一眾傳承人不斷探索將砂器向茶杯、茶具、花瓶、藝術品擺件等類型轉型,傳統工藝與現代審美相結合的新砂器提升了傳統手藝的附加值。如今,曾慶紅的砂器廠已成為開放式的滎經砂器活態館,成為當地知名的網紅景點。
借助互聯網擴大傳播效果也在被很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嘗試。60多歲的彝族刺繡代表性傳承人阿西巫之莫在孩子的幫助下搞起了抖音號,讓很多網友了解了彝繡,視頻獲贊量累計已超1000萬。早在2019年阿西巫之莫就成立了四川省第一家彝族刺繡專業合作社——甘洛縣彝針彝線刺繡專業合作社,讓當地上千人通過合作社銷售刺繡工藝品,實現居家靈活就業。兩年前,阿西巫之莫的作品被某國際品牌看中,其設計元素亮相國際舞台。
新入選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中,有多人的非遺生產性保護也卓有成效。丁知竹成都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創始人丁志雲,早年家庭作坊式的竹編生產,每年隻有幾百萬元的產值,“今年園區擴建,瞄准海外市場,預計今年就能有2000萬元的市場規模。”而李志輝的藤器公司同樣是當地藤編產業的龍頭企業,年產值已達500萬元。不僅如此,公司通過藤編制作和研學體驗等結合,讓企業成了旅游點,探索出了“藤編+”的非遺工坊發展新模式。
近年來四川非遺保護傳承工作正不斷取得新突破。《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等法規頒布施行,構建起“保護傳承+創新轉化”雙輪驅動的制度框架。“非遺四川·百城百藝”“川工蜀藝”等項目的實施,推動了非遺的活化利用,也讓非遺不斷煥發出時代新活力。(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曉鈴)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