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彩票与茶结缘近六十年

发布时间:2024-09-14 10:33:16    浏览:

[返回]

  凤凰彩票我县茶人蔡泉宝,家住武康城山脚下。近六十年的与茶结缘经历,使他萌发了要建一个茶文化博物馆的心愿,如今,这个心愿已经快要达成了。

  在他现在居住的武康广爱路一楼的公寓,一间约一百平方米的住宅里,有一间房间里全是打包的器物。一问,才知道这些都是要放在茶文化博物馆里的展品,也是自己大半辈子的收藏。

  “过段时间,在今年年底前,这个茶文化博物馆开馆之际,这些展品都会让大家看。”蔡泉宝开心地说,“牌匾也已经做好了。”说着,他走到里间,拿出一块黑字白底的木牌(如左图),上面写着:浙北茶文化博物馆。

  记者看到落款,书写并赠送人正是原湖州市政协副主席、现湖州市陆羽茶文化研究会会长杨金土先生。杨会长听说他要建湖州市首个私人茶文化博物馆,非常高兴,挥笔题词,并支援他开办经费数千元。

  说起为什么要建这样的茶文化博物馆,蔡泉宝娓娓道来

  说起对茶文化的热爱,蔡泉宝马上提到钟管,因为这是他萌发对茶文化热爱并开始收藏茶器具的第一站。

  1985年,他在县农业部门工作,被县里选中,成为县委农村工作组成员,派驻钟管人民公社蹲点指导。入住在钟管机电站。机电站靠近码头,一座石桥将两者相连,走过桥就来到钟管旧街,而旧街上,就有不少的老茶店。蔡泉宝一数,居然有十二家茶馆!好家伙,果然是一个品茶之乡啊!蔡泉宝一直在农林系统工作,与茶叶打了不少年的交道,可被历史悠久的茶文化所震撼,这还是第一次。

  然后他开始细心地找茶馆老板聊天,观察钟管的茶客以及器物、茶种。他经过了解发现,钟管当地人一天吃四餐(这个习俗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改为三餐);茶分三顿,分别为早、饭、夜茶;不同的茶种用不同的茶具。

  在钟管仙乐园茶馆,他与这家已经开了四十三年的茶馆老掌柜沈武荣聊天。因为几乎每天上下班都要路过,他们成为了老朋友。蔡泉宝在茶馆里看到了这些与他处不同的茶器后就问沈老掌柜:这些有些特别的茶具是否可以拿去收藏一下?沈老掌柜看他实诚,就领着他来到了仓储间,指着两叶筐(钟管农村采放桑叶时所用的农具)对他说:以前的都在这里了,文革时“破四旧”,都打碎了,难得有几把完整的,你挑挑带走吧。

  蔡泉宝大喜过望。他连忙奔到两叶筐前挑了起来。终于,有五套完整的茶具被他挑了出来,有花的、红的、绿的,每一套都有完整的茶托、茶碗、茶盖,是典型的江南民国时期的茶馆用具,现在香港收藏者以五千元一套的价格出价收藏。

  从此,蔡泉宝醉心于搜集民间茶器具一发而不可收。在新市凤凰彩票,他同样碰见了1914年开业的得源楼茶馆老板陶增发,收到了刻有店号的老茶壶;在新市建于民国二十四年的老号茶馆渚香楼,他用两斤好茶叶,收到了堂倌泡茶续水的清末茶器紫铜茶壶。

  在收藏这些老茶器具的时候,蔡泉宝深深地感受到,这些老茶器里所包含的中国传统茶文化内涵。特别是他深深地感知,这些老茶器都是劫后余生的他知道破四旧时曾有四艘船满载被查抄出来的“四旧”物资从新市载向县城。途中还沉掉一船。这些都是我们民族的传家宝,那里有着华夏民族江南的传统记忆。由此,蔡泉宝由器物入手,开始调查茶文化的更深内容。

  钟管发端,新市正源。蔡泉宝潜心辗转江南茶馆,足迹踏遍了附近村镇。在三合乡杨坟村,他又有了新的发现:此地的烘豆茶非常有名,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曾品尝过。这次有了目的,他进一步调查了该地的茶碗、茶盅,和特殊的三道茶,写出考证文章《东苕溪中游两岸人民都爱喝茶》。甚至上海松江、浙江嘉兴也留下了他勤奋的脚印。终于,他写出了第一篇关于江南茶文化的深入调研文章《江南茶馆文化》,发表在1991年的第二期《农业考古》杂志上,并且将此文提交第一届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入选,引起了国内茶文化专家和海外茶文化权威的关注。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是在1990年杭州召开的第一届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上,由海内外茶学、茶文化和茶业经济界人士首先发起,并于1993年11年由国家农业部正式批准成立的。就是在这次研讨会上,蔡泉宝认识了韩国茶文化的泰斗级人物崔圭用先生。

  崔圭用是韩国茶人联合会顾问、韩国陆羽茶经研究会会长凤凰彩票,1990中韩建交后不久,89岁的他就带领韩国茶文化代表团首次来中国访问,到的就是茶圣陆羽第一故乡湖北天门和第二故乡湖州。在10月25日至27日,出席第一届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后,崔老先生就对蔡泉宝的江南茶文化研究颇感兴趣。10月28日,蔡泉宝跟随崔先生一行来到了湖州妙峰山滋坞村,此处相传为陆羽的采茶处。在陆羽最后定稿《茶经》的地方,崔老跪倒在一座山前流着泪水说:“陆羽啊,我一生崇拜你。现在我终于来到你的眼前了”。场景令人非常感动。

  崔老先生来到滋坞村头,深情地四周看了看,对聚拢在他身边的滋坞村父老乡亲说:喝茶有利于健康,希望大家多多喝茶!头戴礼帽的崔先生一席话说得情真意切、语重心长,当时站在一旁的蔡泉宝赶紧拿出纸和笔记了下来。

  1991年,90高龄的崔圭用先生再次来到杭州,蔡泉宝陪崔老先生游览了宜兴、长兴等地的紫砂茶具制作工场,在路过太湖时,崔老先生惦念着太湖里的鳗鲡鱼非常味美,年轻时曾吃过。在宜兴一家饭店,崔老吃上了正宗的太湖鳗鱼,兴奋得无以复加。席间,崔老与蔡泉宝就共同关心的茶文化相谈甚欢,从中了解了不少韩国的茶文化。崔老说:年事已高,以后出国机会不多了。以后,孙子崔洛廷会接他的班,保持与中国茶人的联系。

  在湖南常德召开的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第二届研讨会上,蔡泉宝撰就的茶文化专著《苕人话茶》赠给崔老,崔老阅读后当场题赠墨宝,称赞此书为茶文化的“力著”。

  2010年5月,蔡泉宝随茶文化代表团赴韩国访问,此时,以101岁辞世的崔老先生已经仙逝八年。接待蔡泉宝的,正是崔洛廷。至今,崔洛廷已经与蔡泉宝见面交流了八次了。崔老虽然已经去世,但他的“吃茶来”茶语已成为自中国唐代赵州和尚“吃茶去”之后的又一发展。“吃茶去”禅语不一定指茶,而崔老的“吃茶来”石碑立在韩国、中国的杭州、湖州、珠海等地,是真正地把茶融进人们日常口语和生活中了。崔老手书的“百岁翁 吃茶来 锦堂居士”墨宝,至今还悬挂在蔡泉宝的居室门框上。

  除了韩国的崔圭用老先生,蔡泉宝的目光还接触到了美国的七碗茶公司和日本的小泊重洋。美国七碗茶有限公司的奥斯汀先生与德清县陆羽茶文化研究会会长费罗坤先生、蔡泉宝先生、横岭茶场的赵雪峰先生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五年来,每一年,奥斯汀先生都要来德清,到横岭茶场采购五十多公斤的绿茶,统一包装后运到美国本土。

  小泊重洋先生是日本的一个普通茶人,自己有三百多亩茶地的茶叶试验场,家住静冈。他亲自制茶,与当过几年茶场场长的蔡泉宝很是投缘。到日本参观过小泊重洋家庭茶文化馆的小泊重洋让蔡泉宝开了眼界:原来茶文化馆可以开在家里,可以开成这样。

  在国内,蔡泉宝也向我国茶叶权威庄晚芳等前辈请教,从中获得更多的关于茶文化方面的教益。

  多年的茶界生涯,使他的眼界更宽广,更深邃。收藏的范围也扩大到海内外。在他的藏品中,既有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茶叶审评器材,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2000多册茶叶书籍,北京老舍茶馆的盖碗、王府井吴裕泰的大碗茶碗,也有台湾茶具、马来西亚、日本与韩国茶具,有水乡农民下田携带的癞蟖壶,也有东汉、唐代的茶壶罐,有东南亚各地的茶叶。

  由于收藏的品种较多,原有的居室当然不能充作陈列馆,为此,他将花几十万块钱建起的上柏城山温村一套小排屋准备安度晚年用的住房,酝酿建成博物馆。他对记者说:“六十年的茶文化探索只是弹指一挥间,但这些实物与资料不能埋没,应当有所传承。以后参观者一律免费,并供应茶水。德清建设文化强县,我应该尽力。”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