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彩票山西平定保护利用历史文化资源 推进文化旅游强县建设

发布时间:2024-09-25 23:39:40    浏览:

[返回]

  凤凰彩票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历史悠久,文脉厚重,素有“千年古县、文献名邦”之称,文旅资源和产业主要包括:

  文物古迹资源。平定文物古迹众多,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冠山书院、开河寺、天宁寺双塔、马齿岩寺)、省级文保单位9处、市级文保单位14处、县级文保单位24处。

  文化旅游资源。平定自然环境优美,建成国家A级旅游景区10个(4A级:娘子关;3A级: 固关长城、红岩岭、董寨龙潭峡谷;2A级:七亘大捷景区、南庄抗战地道、瓦岭柏岭山、莲花山、平西抗战文化园;1A级:冠山)。有省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村13个、中国传统古村落4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8个(宋家庄、桃叶坡、瓦岭、上董寨、下董寨、南庄、上盘石、乱流)。

  红色文化资源。平定是具有革命传统的红色根据地,山西保矿运动始于平定、娘子关保卫战、七亘伏击战、英雄钢铁连血战磨河滩等许多著名历史事件和人物都与平定有关。经专家认定有红色文化遗址15处,其中省级遗址1处:七亘大捷纪念地,岳勇故居、药岭山利华制药厂凤凰彩票、平定特别支部旧址、理家庄晋察冀二总队司令部旧址等14处。建成七亘大捷纪念馆、平东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南庄地道战遗址纪念馆、红育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一批红色场馆。南庄村、七亘村、红育口学校、冶西镇赵家村、瓦岭村被命名为阳泉市红色文化研学基地。

  非物质文化遗产。平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丰富,有着深厚多元的传承。现有国家级非遗4项、省级非遗21项,市级非遗43项,县级非遗113项。现有国家级传承人2名,省级9名,市级33人,县级73人。通过创建非遗保护基地、开展文化活动、非遗进校园、发展非遗产业、建设非遗工坊等传承发展宣传非遗文化。先后建成平定刻花瓷非遗博物馆、平定砂器博物馆、柏井砂器展览馆。

  文旅产业。全县文化企业达600多家,其中平定县砂器紫砂文化产业园区主体118 家,产值3.6 亿元。开通“中国砂器之城”高铁品牌专列,打造了10000平方米的砂器(紫砂)文化岭秀示范区(“砂淘街”),电子商务物流平台、紫砂仓储中心、紫砂研发中心“三大平台”建成投运,“中国砂器之城”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文化事业发展。县乡村三级机构完善,全县218个村、15个社区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有40余支文化志愿者小分队、70多名乡村文化带头人和能人,年均开展文化文艺活动3000多场。正在建设的县文化中心规划用地9.5万平方米,完工后将建成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和游泳、健身及文娱中心等于一体的城市文化综合体,成为县城文化新地标。

  文学文艺创作。涌现出李智、王世茂、刘相等本土文学文艺创作者,创作了一批反映平定文化的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剧本等作品。国家级非遗武迓鼓作品《保卫娘子关》荣获“第十八届群星奖金奖”。本土文化爱好者赵涛寿自编自演了《大山里的中国红》。县文旅局出版了《平定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专辑》。县党史办出版了平定红色教育系列丛书:《平定县革命斗争史》上下册、《平定县秘密斗争资料集》《平定县党史人物》和《平定红色故事精选》。

  近年来,平定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以及文旅资源的开发利用,采取有效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近年来,平定县紧紧围绕全省“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和“游山西·读历史”战略布局,依托“千年古县、文献名邦”品牌,全力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2024年8月,平定县通过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初审验收。

  加快景区建设,持续推进品牌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娘子关,以雄关、险道、崇山、秀水闻名天下,目前建成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亲水游乐、休闲康养、研学教育五大核心旅游产品,文旅融合演艺项目《遇见娘子关》,开启阳泉旅游演艺项目的先河。固关长城是国内保留较完整的现存唯一可考石砌内长城,是我国最早的明代内长城,著名长城专家罗哲文称之“有小八达岭之风韵”。红岩岭景区内太行第一溶洞--玉皇洞被称为“华北第一洞”,目前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初审。董寨龙潭峡谷形成了古村寨、龙潭峡谷、玄武湖三大景点。加快推进七亘大捷、南庄地道战、赵家红色文化园三个红色景区建设,依托独特的红色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省级森林公园冠山是宋元以来享誉三晋的一座历史名山,崇古冠山书院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森林公园药林寺面积4000余亩,园内有上至元代,下至明清的建筑群和石窟艺术。近年来,全县景区接待游客量年均达90多万人次。

  加大旅游投入,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近年来,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娘子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景区环境整治、娘子关村全域旅游提升等20多个项目全面实施,上艾莲花山、瓦岭柏岭山、冠山书院小镇、宋家庄石楼山、西岭和文化休闲旅游园等景区景点百花齐放,基本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打造自然风光、特色休闲、红色传承等6条旅游线路。建成市级研学游基地9个。统筹加强文创产品研发,丰富旅游业态,优化旅游供给,不断满足游客需求。娘子关景区兴隆古街被评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娘子关景区和冠山书院小镇被评为省级文旅康养示范区。娘子关、固关景区被列入全省长城关隘游、太行山水游两条线路,龙潭峡谷景区→娘子关村→固关景区被确定为全省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

  强化宣传力度,积极开展精准营销。编印平定旅游手绘地图、平定旅游指南等宣传图册;到武汉、北京、上海等地开展招商和宣传推介活动。举办平定县首届文化旅游艺术季暨文旅产品交流会、中国紫砂“南宜兴 北平定”研讨会暨产品展、娘子关河灯艺术节、“下董寨跑马”、里洪水山楂采摘节等40余项文旅活动。特别是2023年成功举办阳泉市首届文化旅游发展大会,进一步提高了平定景区的知名度。

  平定县非遗项目内容涵盖非遗十大类别,在全市乃至全省名列前茅。近年来,非遗传承和活化利用工作全面铺开。

  加大宣传力度,助推非遗“热”起来。利用各种节日和文化节庆活动,多次举办非遗宣传,旅游推介特意安排剪纸、面塑、葫芦烙画、泥塑等非遗传承人登台秀绝活。跑马排、武迓鼓、砂器、紫砂、三八席、杨家沟豆腐等非遗项目登上央视等国家级新闻媒体,下董寨村成功入选全国首批非遗村寨。武迓鼓、黄米枣糕、娘子关泉鱼宴入选全省十大非遗旅游线路“长城边塞非遗之旅”优选项目。

  创新保护基地,助推非遗“火”起来凤凰彩票。成功创建非遗博物馆2个、省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县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5个、县级传习所10个、乡村记忆馆3个、县级非遗传承基地6个。通过非遗和旅游线路结合,带动了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强化“活态”利用,助推非遗“活”起来。积极探索“非遗+旅游”“非遗+文创”“非遗+演艺”“非遗+研学”“非遗+餐饮”等跨界融合发展新路子,大力开发非遗衍生产品,打造“非遗体验之旅”“非遗研学之旅”“非遗养生之旅”等新业态,让游客在非遗购物的同时了解非遗技艺。2022年,“静态看历史、动态看传承”平定刻花瓷入选省十大非遗保护实践优秀案例。2023年,平定冠山连翘茶制作技艺体验基地入选第一批省级非遗旅游体验基地。

  平定现有中国传统村落41个,数量位居全省第三,全市第一,2021年被省住建厅确定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活化利用省级试点县。坚持保护、利用、传承原则,深入挖掘传统村落的文化脉络和价值特色,深入开展传统村落集群保护利用工程。

  确定传统村落保护主题。采取“分期一分步一分项”实施项目的方式,以太行关隘文化为引领,实现连片保护、规模发展,打造产业集聚区,带动连片发展和村民共同参与机制相融合的建设模式,壮大集体经济凤凰彩票,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推动乡村振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让传统村落重新焕发生机。

  明确传统村落保护标准。针对不同村落的格局功能、民居形态等特征,针对性制定保护方案。娘子关镇重点打造以长城、关隘、古寨、水乡文化为主导的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实施了如长城文化展览馆、上董寨明清古街修复、临泉街恢复性保护、绵河环境治理等项目。根据巨城镇不同村落特点,沿桃河、温河两线分别打造了南北两条精品旅游经济带。

  推动传统村落产业发展。通过运用多元融合、业态创新的方法,利用传统资源开发旅游业提升村民经济收入,下董寨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跑马民俗活动发展旅游,使得村落每年吸引游客近10万人。新关村利用固关长城遗址,年均收入40万-50万元;娘子关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七亘村挖掘利用红色文化与传统村落资源,开发红色旅游,年均游客量3万人次。

  平定砂器历史悠久,民间流传有康熙御赐“龙字壶”典故。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出台《平定县砂器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开展紫砂初高级培训班33期,培训2600余人次。在平定职高开设紫砂专业。有107人次荣获省级以上奖项,2021年,平定县荣获中国砂器之城称号。

  以打造平定紫砂品牌为重点,全力加快文创产品研发和市场转化。大力推进“南宜兴·北平定”紫砂药茶一体化发展战略,连续举办五届“中国紫砂南宜兴·北平定”高层研讨会和四届紫砂行业职工劳动技能竞赛。并积极组织相关产业参加文博会、农博会、中博会等大型展会,政府搭台进行品牌推介,助推平定砂器走向全国,远销海外。

  到目前,拥有科技成果转化量62件,各类品牌6个,商标21个,专利47个。上下游产业链产品包括:粘坩、高岭土、紫砂矿等原料;包装、花纸、机械配件;春碗礼品、乌兰茶晶石功能陶瓷产品、抗菌强化骨质瓷、紫砂砂锅等。产品涉及紫砂、砂器、陶瓷3大类500余品种,并融入连翘红茶、绿茶、普洱茶3大茶系品种,全县砂器、陶瓷、紫砂企业从业人员达3000余人。(王进军)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