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凤凰彩票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17日电 四月春光无限好,踏青采茶正当时!4月17日,在距离成都1.5小时车程的汶川水磨镇,一场盛大的汶川春日茶潮——第二届“汶川之南有好茶”活动即将拉开帷幕。此次活动将以“盘龙茶礼”为主题,旨在打造一个品牌体系、培育两个非遗项目、发展四个新兴产业,通过文化共鸣、产业共富和创新共享,不断推动农文体旅深度融合,进一步带动水磨群众增收致富,助推南部片区“康养胜境山水画廊”共富带建设。
好山好水出好茶。在蓝天白云映照下,水磨镇茶山显得格外的绿,茶叶随春风摇曳,散发沁人心脾的清香,茶农们穿梭其间,熟练地采摘着新茶。
作为川藏茶马古道的重要起点,汶川之南茶香早已浸润千百年。位于海拔一千多米的水磨茶园,因常年雨水充足,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盛产西路边茶,种植面积达3000亩。
为了让这份“千年茶香”走出深山,近年来水磨镇创新“合作社+茶农”和“公司+农户”等模式,成立了1家公司、2家家庭农场、3家合作社,1家个体工商户,聚力优化汶川茶叶品种,构建茶产业生态圈,成功孵化出“汶川红”和“储秀灵芽”等知名本土茶品牌。
更令人可喜的是,2023年2月,水磨土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阿坝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4年1月,汶川县土茶制作工艺被列入第四批四川省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名录。
2023年,首届“汶川之南有好茶”活动圆满举办,以水磨镇盘龙溪村、牛塘沟村为核心的“长寿南茶、多态融合”共富联合体初步形成,“汶川之南有好茶”品牌初见雏形。
今年水磨镇将继续发力,坚持走“培育一个品牌体系”的发展路线。第二届“汶川之南有好茶”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将着重品牌效益,进一步深化“汶川之南有好茶”品牌价值,形成水磨茶的“唯一性产品”,走出独属汶川水磨茶品牌的“新姿态”,不断拓宽水磨茶销售渠道。
山上茶叶飘香,山下老街古色古香。在即将召开的第二届“汶川之南有好茶”活动中,水磨古镇的禅寿老街也是重要点位之一,这里将带来《古道茶事》互动体验,水磨“茶+”多业态街道展示……以期通过各种沉浸式场景营造,让市民游客领略汶川茶文化,感受汶川南茶魅力。
据了解,水磨镇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汶川之南有好茶”品牌,立足茶山、联动老街,培育茶主题民宿、特色研学产品、特色体育IP、特色茶肆茶馆四个特色产业,厚植“茶文化”底色,推动水磨“茶+”产业发展,带动农文体旅深度融合,形成茶产业集成体。
目前,新业态新产业正在构建中。在茶主题民宿打造方面,水磨镇将盘龙溪村闲置产业发展成茶主题民宿,为西路边茶产业园区配套特色住宿;在特色茶肆茶馆培育方面,水磨镇结合“等风来”茶园,丰富茶山业态,同时结合禅寿老街古镇文化,培育“说书人茶馆新场景”,进一步丰富古镇业态。
“茶+”业态的长远发展,少不了文化内涵支撑。追溯历史,水磨镇与茶的渊源很深:这里曾是茶马古道交易重镇,茶商贸文化兴旺一时,“冒头饭”应运而生。如今“冒头饭”依然在禅寿老街流行,与现代饮食相融合。一年一度的“盘龙茶礼”活动,源于清朝初期的茶神祭祀民俗,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
为进一步丰富汶川西路边茶品牌的文化内涵、茶马文化场景,水磨镇已将挖掘培育“盘龙茶礼”“冒头饭”两个非遗民俗项目纳入工作重点,着力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据悉,首届“西路边茶创新发展交流会”将与第二届“汶川之南有好茶”活动同期举行,借活动影响力为创新发展交流会“造势”,也借创新发展大会专业“脑力”,为“汶川之南有好茶”品牌建设注入科技“新势力”,寻找新的增长点,推动西路边茶产业融合健康发展。
西路边茶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如何创新融合?现下消费者趋势以及市场动态是怎样的?茶产业人才建设该如何开展?该创新发展交流会特邀了相关专家、非遗传承人,以及州县相关负责人参会,重点聚焦“科技创新”“非遗传承”“人才建设”等领域展开探讨,旨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以科技赋力、文化赋魂、产业赋能的汶川南茶发展新格局,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交流会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希望能联动多方力量,持续深化‘汶川之南有好茶’品牌建设,通过科技创新力量,推动汶川西路边茶产业创新发展、绿色转型,丰富茶品类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走出一条好销路。同时强化西路边茶产业人才培养、产能提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活力。”水磨镇负责人表示。
为更好保护古茶树,探索古茶树保护性采摘的新模式,唤起公众对自然资源的积极保护意识,本次活动中将发起古茶树保护认养项目,这也是阿坝州首例由个人认养古树名木的项目。“我们希望通过古树认养项目,带动更多企业和个人参与到古树名木资源的保护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行动的力量,让珍稀的绿色‘活文物、活化石’能更持久地在汶川大地上绽放生命力。”汶川县林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春风十里,不如茶香一缕。眼下,第二届“汶川之南有好茶”活动蓄势待发,首届“西路边茶创新发展交流会”即将重磅来袭,成为四川“茶界”一大焦点。汶川县水磨镇坚持以茶为媒,以文为魂,以旅为用,构建“吃有茶味、住有茶香、行有茶路、游有茶韵、购有茶礼、娱有茶戏”的茶旅体验,未来可期。(完)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凤凰彩票。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法律顾问:四川昊通律师事务所。